讲堂丨宋广文:学校德育当自觉践行生命教育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宋广文,华南理工大学心理测评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作者2017年5月20日于潍坊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有删节)
教育之于生命的意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通过让学生增长知识、才干等,去获得一技之长,拥有资源,以改变命运,然而,当我们审视复旦投毒案等事件后会发现,知识的增进,才干的提升,未必就改变了生命的质量,也与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这个问题引发我长期深入地思考,并试图寻求其中最好的答案。
近日,一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厚重的学校,将精心开发的校本教材《生命教育》书稿电子版发给我,我立刻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了,并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有如泰山般的力量。这不仅反映了这所学校真正把握了教育的真谛,也表明他们在实践层面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创造。
近年来,许多学校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生命教育,但像这所学校这样,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并系统进行教学的还不多见。我坚信,在一所学校系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不仅不会影响学校原有课程的推进,而且一定会在更深层次上对学生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肯定不能用统计学加以度量,但它所辐射的力量一定具有极大的穿透力,这应该是对爱因斯坦那句话的最佳验证:“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是的,知识、技能都可以忘记,但“知”而获“智”的智慧则是最有生命力的,它滋润着生命,鲜活着灵魂,全方位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全时段地影响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行而远之,就凝结为宝贵的生命智慧。
01
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价值如果我们抽象地问:“对人来讲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哪怕问一个不识字的人,恐怕都会回答:“生命最重要!”因为生命不存在了,岂不就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之状了。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生存压力的剧增不减,人们似乎被生活的手段和表面所遮蔽,以为金钱重要,房子重要,车子重要,而要得到这一切,当然就要有相对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稳定的职业,而对大部分无法通过遗产致富的人而言,就必须拼命上行:通过考学,求得专业能力增长,继而找到适合的社会地位,施展自己的才华,赢得应该得到的一切。经验与逻辑均可以证明这种选择的现实性和正确性,但问题是:人不是机器,孩子不可能机械地按大人设计好的程序做游戏。他们的生理条件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所受到的影响、所形成的个性不同,这些不同加起来,使得孩子间的差异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
生命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生命教育过程也即人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使生命全面、均衡发展,不断追求人生意义,成长为主体生命的过程。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即让教育成为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即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即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
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该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最重要的“人学”融入显性和隐性课程之中,引导教师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尊重生命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让教育越来越“人性化”。从本质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生存竞争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可能是反生命、反教育的。
我们应该心怀着对生命的敬意,用生命的活力,唤醒人生智慧,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用人间的情怀,润泽心田;用生命的智慧,拓展成长的空间;用丰富的学识,垫高遥望的视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这正是一所学校自觉践行生命教育的生动图景。这既代表了我的心声和期盼,也是所有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渴望与追求——知理悟道,智者自生;知人善道,智者同行;知慧施道,智高达远。
02
引领学生把握生命走向人,只有在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才会有足够的掌控权,而这种主人的状态应该是:正确地认识生命,成功地把握生命,即知心见性。
在我的观察中,我们的学生家长有相当一部分从来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他们做过许多错事,甚至也打过孩子,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大多还是一个特别幼稚的人,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生命都无法负责的父母,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儿女?虽然他们很爱孩子!
当家长不知道如何把握人生的时候,便无法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信息;当家长失去内在勇气和力量的时候,便无法教会孩子正视外在的困难;当家长开始抱怨的时候,便无法要求孩子不要推卸责任;当家长做错事不道歉的时候,便无法让孩子学会认错。
学校中面对考试不太理想仍然可以谈笑风生的学生也是有的,他们觉得教育是终身的事情,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对自己的错误大惊小怪。应该认为,这样的学生对生命意义已经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学校、家庭的责任,是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不要以暂时的失败或错误否定自己的全部。老师家长也不应是学生的监督者,只是监督他如何背单词或完成作业。前者是灵魂的教育,后者是大脑的教育甚至不叫教育,只能是知识喂养。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而非简单经验积累之上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是自觉践行生命教育、引领学生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教育。孩子们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之后会是这样的结果:能研究,便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摘取科学桂冠;会工作,便学会一种技术或从事一种活动,安安分分、平平静静。他们生活顺利了,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自食其力,然后善待弱者;生活不顺,仍可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正可谓:“是龙,可上九天揽月;是鱼,便乐于小川遨游。”
学校践行生命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让他们学会做人,即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知道在不同阶段做该做的事情,同时善于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第二个举措是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别人而达到“善”道,即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很多学校为此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并写出感悟,不失为好的方法。第三个举措则是知慧施道,智高达远,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品德对个人的影响,体验生命的不易,体悟成长的艰辛,在一言一行中彰显道德的力量,多给别人以正能量,即“行伴智远”。
03
指导学生养成生命智慧许多学生家长和教师无疑是值得肯定和嘉奖的,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践行较之理论家们的研究和长篇大论要更有说服力。不过不是所有的家长、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脱俗”地按科学理念施教,因为“社会”这片天太大,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试想,有多少教师家长会故意伤害孩子?有多少教师不想将所有的孩子培养成人?教育的本原是生命,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生命智慧之养成。人,只有成为了心灵智者,才能培育出生命智慧,从而创造幸福的人生。
就国外而言:对践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智慧的重要性认识也是在被现实不理想的结果撞击下产生的。
1959年心理学家赫尔曼出版了《死亡的意义》一书,引起了学术界及社会大众对死亡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关注。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在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并逐渐使之成为一个教育分支学科,后来发展为生死教育。而197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隶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该中心认为,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创设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是防患于未然之道。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影响迅速扩大。多年来,国外的学者以及社会机构等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付诸实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开始引入和推行生命教育理念。在这个阶段,台湾校园暴力与自残案件频发。鉴于此,教育部门认为必须尽快在校园施行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如今,生命教育已经在台湾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6年一贯的生命教育课程,其重点分别为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面对无常)、应变与生存(从处常到处变)、敬业乐业(在工作中完善生命)、信仰与人生(无限向上的生命)、良心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活出全方位的生命)八个方面。
大陆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2年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等系列论述,揭开了当代教育研究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生命诉求的序幕。此后,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和观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教育行政部门也逐渐重视和实践生命教育。《咸宁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指出,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六个关键词来展现“生命教育”的内涵。这代表了国内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上述这些生命教育的积极践行,必然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进而养成生命之智慧。为了更深入地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我们应积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 将生命教育课程化。不仅在德育课程结构中要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而且要通过各科教学特别是人文学科教学,提升教师和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正确认识。
2. 建立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可以考虑邀请生命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广大教师进行分阶段的培训,使之具备基本的生命教育意识、扎实的生命智慧知识,然后才能在日常管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意识,提升其生命智慧,完善人生发展。
3. 基于学生生命智慧特点进行教育。学生在生命智慧上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年级高低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开展生命智慧教育应当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的教育唤醒与引导,在传授生命智慧知识的同时授之以具体的生命智慧技能,提升其应对生命挫折的能力,从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增强学生全面的心理自救能力。生命关怀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对自身心理活动的认识能力、判断与评价能力,注重在日常的细节方面下功夫。应当将长期而宏大的心理工程做到更加微观和细致。比如,可以为每个班级增添心理辅导方面的必读书籍,让学生在平时就了解自身心理活动的特性,增强了解自身心理意识的能力。可以定期举办心理活动周或心理活动月,让学生在有趣味的心理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生命智慧的培育。
我总是认为,唤醒心灵,让心灵觉醒,进而形成生命的智慧,才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德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之人,成为懂得感恩之人,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成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以我血荐轩辕”之人,这样才可实现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
延伸阅读
关于生命教育,你可能还想知道这些↓↓↓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朱小蔓:让“关爱”之光照亮生命“关系” ——兼议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胡君进:生命教育应扮演青少年自杀的“终结者”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段伟:“生命教育”教学实录
【责任编辑:李书华】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1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